环球农业网
手机端
首页 > 水果蔬菜>详情

农村山里长很多野生柿子,为何农民不去摘?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07-01 21:23:57

金秋十月,霜降正是摘柿子的好时节,为何一些农村山区“野柿子”挂满枝头,马上过了霜降,立冬将至还无人摘呢?河北这边太行山脉上,就有不少柿子树。在这深秋季节,有些“柿子沟”的柿子确实没人摘,即便是到了冬季,枝头上通常还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成了越冬雀鸟的重要食物来源。

柿子树在华北这边,是人们比较喜欢种植的树种,无论栽种在房前屋后,象征着“事事如意”也好,或者是种植在山坡上,利用柿子树庞大的根系组织,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也罢,这种树在民间栽种量非常庞大。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很多山坡上石头多土少,不太适合种植农作物,人们为了利用土地,在很早以前,就利用柿子树抗逆性强,生长年限长的特点,把这些地方种植上柿树,采摘柿子食用、做柿饼,又或者做柿子醋等。但是,现在很多这样的柿树,已经多年没人打理,成为了“无主”之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野柿树,满树柿子无人摘。

1、我国柿子树分布广泛。

在果树中普通得太能普通了。虽然说在一些地区,柿子是物以稀为贵,比如东北地区,由于柿树在低于零下20℃的气温环境下不易存活,所以我国东北等寒冷地带,并不出产柿子。那边柿子由于人工和运费等原因,售卖的比较贵以外,盛产柿子的地方,常常是“白菜价”,特别便宜。比如我们当地,除了加工的柿饼贵以外,一般的鲜柿子,不说烂大街吧,没人稀罕,如何卖上高价?比如我媳妇家有几株柿子树,柿子在当地根本不值钱,数量不集中,就没人在意。当柿子在枝头自然熟的时候,我偶尔去摘几个打打牙祭,怀念一下儿时的味道,而家里其余人不怎么吃,就那么挂在枝头上。

2、当地没有柿子深加工产业链。

我一个朋友老家就在太行山区,那里的磨盘柿子个体大,质量好。但是,他们当地没有什么专业化的柿子深加工企业,通常都是有空闲的人,去山上采摘一些“野”柿子,晒制一些柿饼。或者摘一些鲜柿子,等变成“烘柿”(软柿子)的时候,这边气温下降也上冻了,软柿子不怕冻,装成礼盒,春节期间当做礼品冻柿子售卖。这种各家各户采摘山上柿子,都是挑选道路方便的地区,爬山轻松一点的地方采摘。而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山高路远坡又陡,也就少有人费力去采摘了。主要还是采摘山区的柿子,太费时费力,全靠人工太贵,加工出来的柿饼代价太高。那么,对于山区不太集中的柿子产地,也就没有人愿意专业投资加工柿子,才造成一些山区,柿子相对比较多,却没人采摘的现象。

3、山区人口流失严重。

农村山区,交通和耕种方面的条件,无法和平原相提并论,这就造成人口流失更严重一些。在没有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林业资源等有利条件的一些贫瘠山区,人们靠种植庄稼,更艰苦。记得前些年割麦子的时候,我这里的小麦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完毕了,然后去朋友家帮忙。才亲身体验,他们山区有些人种植的小麦,包括他家半山腰的麦田,上不去机器,人割完以后,还要往下用扁担挑一段小路,再用拖拉机拉下来,其中的艰辛只有干过的人明白。像他们这样的山区,人口流失非常多,很多小山村都荒废了。这样的农村山区,出门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人口就越来越少。那么,以前当地农户种植的柿子树、桃树、梨树、山楂等等果树,多数成为了“野果树”。谁会为了一些柿子,专门跑去采摘呢?也就是有些当地人回老家,顺便采摘一些,带给城市里的朋友们尝尝鲜,当地人根本不稀罕,便宜了留鸟。

所以你看,山区的柿子没人采摘,和柿子树在民间种植的普及率高有很大的关系,没有“物以稀为贵”的优势;加上山区采摘困难,人工贵,利润低,少有加工企业投资;另外就是一些农村山区人口密度降低严重,柿子树“饱和”度高,不稀罕等诸多因素,才造成一些农村山区野柿子多,在秋天里“霜柿红于二月花”,令人印象深刻,无人采摘。

一是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贵。

二是人工成本贵(一个人工一天工资200—300元左右)。

三是市场行情不好。除去成本不赚钱不说还有可能赔本。

四是柿子属于不易保存的农产品之一,也不好运输。釆摘后如不及时销售,将一分钱不值。

五是柿子的深加工只有做成柿饼,可如果要深加工,一没机械,二没厂房,三没市场,四没规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