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农业网
手机端
首页 > 农药兽药>详情

现在的各行各业经常有“专家说”,个人认为在农业方面,咱们种地的都是专家,大家怎么看?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07-20 11:40:29

术业有专攻,别说一般专家,就是院士也有不懂的事情要问我们这种基层技术人员,跟你讲件真事。

前几年去广西出差,那里举办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的成立大会,请来了几个专家来做学术报告,其中就有一个中科院的院士。报告结束后,就是提问环节,很多人都提了问,院士学识渊博对答如流,我认真的听着。

第二天一早,在自助餐厅吃早餐,我碰到院士了,他满脸疑惑的向我走来,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不假思索的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他进行了解答:“油条刚端上来,就放在前面左拐那个角落。”院士听完我的回答心满意足的去找他的油条了。

玩笑话了,事情是真事,只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术业有专攻,像院士这样的顶级专家,研究的都是一些基础理论,对于生产实践上的一些细节的做法,不一定比基层技术人员清楚。

言归正传,我也是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的是基层的一些技术工作,接触过很多农民,也接触过一些院士这样的专家,单纯从农业这个领域,就你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1.什么是专家

任何行业,评定一个人的技术水平高低,都有对应的职称级别。比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三级教授、二级教授、一级教授(院士)。不同行业叫法有些不同,不过大同小异,比如我们叫工程师,大学里叫讲师,我们叫技术员,大学里叫实验员。现在的很多项目都要举行专家评审会,这些专家要求一般都是高级职称以上,所以我暂且将高级工程师以上的职称当是专家。

2.专家的类型

本人这几年也在申报高级职称,可惜屡战屡败,惭愧!虽然失败多次,但是对于专家这个职称的申报还是了然于心的。总结来说专家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重实践的,他的评审条件主要偏重于实践经历,比如你是林场的,那你工作年限达到15年,主持造林超过10万亩,那你就是专家了(举个例子,评审条件经常变),一般的生产性单位就属于这种。

第二种是理论实践兼而有之,你需要参加一定的科研项目,承担一些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已认定的科研成果的推广之类,也得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进行一些生产实践,向我们这种基层的技术单位人员多数属于这种。

第三种就是偏理论的专家了,比如院士,院士的基本条件是获得国家科技奖二等以上,核心期刊论文100篇以上,技术成果必须得到广泛应用,这只是起步条件。所以不要以为院士只会吹水,我们国家两院院士加起来也才2000来人,那是10万里挑一。

这些人多数在高校或者大型科研院所的,他们这些单位一般都在省会,寸土寸金的地方,用来开展试验的土地资源肯定没有基层丰富的,所以他们的科研项目多数是与基层单位合作进行的,他们负责制定科研方案,组织基层人员具体实施。我的大学老师就属于这种专家吧。

最后一种,就是伪专家。一些媒体总是打着专家的旗号进行营销,总是专家说怎样,但是专家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说、在哪里说的却只口不提。专家表示人在家中坐,祸从网上来阿。这种情况不做讨论。

3.不同专家的长处

不同的专家各有所长,兼有型专家跟实践性专家比具体的实践操作技能肯定是比不过的,但是你要说把这个技术给总结推广下,实践性的又比不过兼有型的,他们会操作,但不善于总结。

同理理论型专家跟兼有型专家比实践知识也比不过,但要是比技术创新与突破,兼有型的又比不过。我们最多根据实践经验把技术进行总结,最多提升一下还可以,难有什么大的突破。

4.结论

最后回到题目,如果说单纯比种地,农民兄弟肯定是专家,你可以把地种的很好,但是你能把普通的种地措施改进成全人工智能的管理吗?你能把普通的农作物改良成其他的抗逆性更好、产量更高的优良品种吗?

所以我觉得嘛,一个社会需要有分工,需要有农民一样的种地型专家,也要有院士一样的研究型专家,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推动这个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你们觉得呢?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民才是农业的实践者,他们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种地的农民都是专家,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专家的一些观点和数据都是根据理论得出来的,有些在实践中是效果不好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以草木灰为例,某度一下: 草木灰不能与有机农家肥混合使用,以免造成氮素挥发损失。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农民很少单独使用草木灰的,因为这样效果不好,农民往往将草木灰与人尿、与猪牛粪混合使用,这样效果才好。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猪粪要比牛粪肥力高,理由是猪吃的要比牛好,营养更全面。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农民都知道牛粪是要好过猪粪的,这就是为什么农村的牛粪很多人买,猪粪则很少有人要的缘故。

当然了,一些农业科技创新还是需要专家才行的,如农作物品种的选育、无土栽培……而一些农业的基本常识,则农民自己便是自己的专家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