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农业网
手机端
首页 > 农药兽药>详情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到哪一步了,预计什么时候可上市,好让养殖户吃定心汤丸?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05-01 21:53:01

目前全球8个国家15个研究所正致力于ASFV(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发。中国于2019年1月也启动了ASF病毒基因缺失活疫苗研发项目。全球首个ASF病毒基因Ⅱ型毒株野猪口服疫苗(属于ASFV基因突变疫苗),于2019年3月被西班牙国家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非洲猪瘟病毒研究实验室主任、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兽医卫生监测中心教授何塞.马纽埃尔比.桑切斯.斯凯诺(Jose Manuel Sanchez-Vizcoino)研制,在野猪上小试成功,取得92%的保护率效果,虽然还未进行家猪试验,但给大家看到了战胜非洲猪瘟的曙光。

中国有防治非洲猪瘟科技实力,有三大国家级防控动物疫病科研机构: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为国家外来动物疫病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外来动物疫病的系统研究、诊断、检测、监测及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有国家级动物疫苗、兽药研究实验室,有能力研制非洲猪瘟疫苗和有效药物。

2019年5月24日传来喜讯,由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在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主要取得5项进展:(1)分离中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细胞分离及培养系统和动物感染模型,对其感染性、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2019年3月25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公布:参加攻关组的赵东明,刘任强等人利用2018.9.3黑龙江佳木斯疫情发病猪样品,接种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成功分离出中国第一个非洲猪瘟病毒毒株(Pig/HLJ/18)。(2)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种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3)两种候选疫苗株体外和体内遗传稳定性强。分别将两种候选疫苗株在体外原代细胞中连续传代,其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序列无明显改变,猪体内连续传代,也未发现明显毒力返强现象。(4)明确了最小保护接种剂量,证明大剂量和重复剂量接种安全。(5)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已建立两种候选疫苗的生产种子库,初步完成了疫苗生产种子批纯净性及外源病毒检验,初步优化了候选疫苗的细胞培养及冻干工艺。中国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农科院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已完成了非洲猪瘟病毒全基因组测定,筛选出多个天然免疫抑制性病毒基因,完成部分基因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研制出检测速度快、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的病毒核酸和抗原类快速检测试剂盒。研究人员还采集到拉合尔钝缘蜱、全沟硬蜱、草原革蜱等12个蜱种,进行人工培养和生活史观察,筛选出快速消杀化学药物新组方和植物源杀虫剂有效组方;筛选出复合季铵盐消毒剂配方,完成了中试生产研究。下一步将在实验室阶段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试与临床试验以及疫苗生产的各项研究工作,尽快完成免疫机制、诊断检测、消毒灭虫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重大科研项目成果来之不易。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发生非洲猪瘟后,第一时间组建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牵头,兰州兽医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兽医研究所、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为成员单位,集聚精干力量组建攻关团队,并设立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支持,以疫苗研发为重点,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紧急开展疫苗、免疫机制、诊断检测、消毒灭虫技术等联合攻关。解读中国农业科学院《非洲猪瘟防控科研计划(2018一2022)》,就是成立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进行研发疫苗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计划。科研计划提到非洲猪瘟研发疫苗类型为基因缺失疫苗和活载体疫苗两类。基因缺失疫苗也就是基因重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活载体疫苗就是减毒疫苗。

2 对病毒自然减毒继代传播致弱规律的研究

病毒都有从强毒到弱毒的过程,只不过存在致弱的时间长短问题。从流行病学角度对人SARS、羊PPR、猪PRRS分析,2003年人SARS在中国流行了7个月,其中3个月高发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从2006年6月流行到2007年10月,流行了14个月,其中高发期有5个月(2006年6—10月)。中国羊PPR在2014年流行了11个月,其中高发期有3个月(2014年3—5月)。暴发疫情时都没有疫苗和有效药物,政府采取限制流动,隔离对症治疗,对疫病羊、猪扑杀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加之病毒自然减毒继代传播致弱规律,疫情都得到了控制。也许,这个病毒自然减毒继代传播致弱规律会让非洲猪瘟在疫苗和有效药物产品出世之前,就得到了控制。

病例一:2003年中国暴发SARS疫情

2002年11月16日广东顺德发生首例,暴发高峰期为2003年3-5月,7月中旬基本结束。中国内地共发病病例5327例,死亡348人。当时也没有SARS疫苗和有效药物,造成社会极大恐慌,在广东等地出现抢购药物板蓝根和白醋现象。采取对病人送医院隔离对症(肺炎)治疗,划定疫区,限制疫区人员流动,对直接接触病人疑似人员就地隔离观察,有发热症状的送当地医院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

SARS疫苗于2003年3月开始研发,至2004年11月研制出初级疫苗,36名青年志愿者和9名疫苗研发人参加临床试验,证实了无副作用和疫苗安全性。人用SARS灭活疫苗,研制成功花时2.5年,被证实免疫有效期为3年,准备再次发生SARS时,用于区域性或大面积推广。

病例二:2006年中国暴发PRRS疫情

自2006年6月开始,中国南方省份发生猪“高热病”。6-9月为暴发期,有300多万头发病,死亡数达10%~30%,有的高达50%以上。通过科研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查明疫情是由PRRS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的变异株引起,2007年4月,农业部正式确定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2008年3月研制了PRRS灭活疫苗,2009年1月研制了PRRS减毒疫苗。2009年把PRRS疫苗列入中国强制免疫疫种。

病例三:2014年中国暴发PPR疫情

农业部兽医局(现为农业农村部)2014年5月15日发布的疫情消息,2014年1-5月全国先后有22省市(直辖市)暴发PPR疫情,先后依次发生为: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辽宁、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广西、吉林、重庆、四川、湖北、浙江、山西、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河南、广东,占31个省的71.0%,PPR疫情已死亡羊和扑杀羊65526只)。其中2014年4月1日至15日发生163起,发病2.388万只,病死1.09万只,扑杀无害化处理3.3万只。病死扑杀数为4.39万只,占1—5月病死扑杀总数65526只的67.0%。2014年下半年疫情减少,2015年只发生7例:湖南衡阳(5月)、广西河池(5月)、吉林辽源(5月)、贵州六盘水(5月),西安(5月),江西赣州(8月),贵州安顺(9月)。2016年只发生1例:江苏南通(1月)。

当时只有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公司生产PPR弱毒疫苗(减毒疫苗),没有形成量产,所以只西藏和新疆免疫了PPR疫苗(2007年西藏发生首例PPR,2013年前只有西藏和新疆2个边境地区发生PPR)。2015年1月从上述2家疫苗厂调剂了部分PPR疫苗,给2014年发生过疫情的县市免疫,如湖南省洞口县2015年免疫了1.5万只,占存栏9.5万只数的15.8%,即免疫密度为15.8%。2016年扩大厂家疫苗生产,才把PPR列入全国强制免疫疫种。

3 做好抗击非洲猪瘟持久战的准备

3.1 非洲猪瘟疫苗研制难点和最终产品形成所需时间的讨论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拥有双链DNA结构,结构复杂、基因组庞大,24个基因型;病毒编码超过150多种蛋白。基因不稳定,随时有突变的可能。引用哈兽所研发人的话:“动物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不同动物疫苗的研发难点不一样,非洲猪瘟疫苗难点在于灭活疫苗不好用。”以前灭活苗能够起保护作用,主要是体液免疫占了主要作用,产生中和抗体就能保护。对于非洲猪瘟而言,体液免疫只是产生部分保护,还需要起很大作用的细胞免疫。正常的病毒都有很好的细胞系进行扩增,非洲猪瘟病毒却没有,需要猪原代细胞进行培养,意味着需要很多SPF猪的脏器来进行非洲猪瘟病毒的培养。因此国际专家Linda Dixon博士认为,对于非洲猪瘟而言,研制时间最短的灭活疫苗用不了,需要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结论是: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完成或需8年。所以中国农科院制定《非洲猪瘟防控科研计划(2018一2022)》,定到2022年,就是考虑到了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有很大难度。但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战胜非洲猪瘟的信心,特别是养猪人的信心。

笔者认为:中国有强大的疫苗研发科技实力,加上攻关项目组专家加班加点,富有吃苦耐劳精神,能攻克难关,极大缩短研发时间,相信中国最终形成非洲猪瘟疫苗产品在2年内就可以完成。

3.2 中国边境国家和国际防控非洲猪瘟形势严峻

俄罗斯2007年发现非洲猪瘟以来,至2019年一直没有扑灭。2019年东南亚国家越南、柬埔寨非洲猪瘟疫病沦陷,并有向北美洲传播可能性。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2019年5月14日越南新发2121起非洲猪瘟疫情。自2019年2月19日,越南公布首次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仅仅3个月,累计发生非瘟疫情2332起,已扑杀生猪120万头,占生猪总数的4%。分析疫情的暴发原因是市场售卖病猪和扑杀病猪没有深埋无害化处理,甚至把死猪扔进河里,导致病源传播。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副主任黄保续分析非洲猪瘟跨国境传入途径主要有4类:生猪及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国际旅客携带猪肉及产品、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野猪迁徒。早在首发病例的2018年8月7日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就完成了首发病例的非洲猪瘟病毒沈阳毒株基因排序检测,B646L/p72基因序列417个碱基与俄罗斯毒株100%匹配,与俄罗斯和东欧目前流行的格鲁吉亚毒株(Georgia 2007)属于同一进化分支势,怀疑从俄罗斯跨国境传入。

3.3 创建防控非洲猪瘟中国模式

防控非洲猪瘟没有固定的模式。借鉴2003年防控人非典型肺炎(SARS)措施和国外防控非洲猪瘟经验,中国创建了分区域防控,加强“种猪场、规模场”两场以及周边地区非洲猪瘟紧急排查,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点对点”生猪调运,运载工具备案消毒以及运输路线管理,外调生猪和屠宰场生猪及其产品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加强官方兽医配置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打击猪肉产品走私,禁止餐厨剩余物喂猪,疫病猪扑杀无害化处理以及对扑杀无害化处理猪给予每头1200元财政补贴,设立公路(含高速公路)动物检疫站等防控非洲猪瘟模式。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趋于平稳、防控有效、总体可控的态势。2019年1月以来,中国非洲猪瘟传播速度放缓、疫情总体可控的成绩,世界人民有目共睹。防控非洲猪瘟中国模式,向全世界国家提供了借鉴模式。

4 总结

鉴于国际防控非洲猪瘟严峻形势以及防控非洲猪瘟疫苗和有效药物产品还需2年以上时间,中国人必须做好抗击非洲猪瘟持久战的准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