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农业网
手机端
首页 > 农机温室>详情

王连明的事迹

来源: admin 发布于:2022-04-26 04:35:12

创建“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带领百姓脱贫致富。2002年一心想为百姓闯出一条致富之路的王连明曾经多次到外地参观学习。寒冬腊月里,人家蔬菜大棚里种出的水灵灵的黄瓜让王连明眼前一亮,他心想:全村百姓搞蔬菜种植不正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吗!回到村里,他和其他村干部反复研究,大家担心的只有一个问题:如果直接号召老百姓一起搞种植,万一赔钱了怎么办?怎么向老百姓交代?为解决这个难题,王连明和村干部、党员们反复商量,最终决定先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探探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村集体穷的叮当响,要想建基地真是“天方夜谭”。于是王连明诚恳地向党员们提出建议:“一切费用由全村党员自筹,将高、新蔬菜种植品种引入基地进行试验,给群众带个头、作个榜样,一切风险由支部和党员承担,如果试种植取得成功,全体党员带领百姓一块搞种植,决不能让老百姓受一分钱的损失。”在他的号召带动下,全村党员都同意了,并在协议书上签了字。50多名党员纷纷拿出了多年的积蓄,自筹了10万余元,经过全体党员的努力和多数村民的帮助,建成了12栋温室大棚。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后,王连明带着全村党员将花卉、反季节蔬菜等引入基地进行试种植,并聘请种植能手实地指导。王连明对党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人必须掌握3种以上种植技术。党员们干劲儿十足,各个起早贪黑、埋头苦干,带头学习各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各个争当种植能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党员们熟练掌握了各种种植技术,10余个大棚取得了近7万元的经济收入,其中最低的收入5000元,最高的收入7500元,投资回报率是种粮食的10多倍。丰厚的回报,不仅鼓舞了支部和党员的干劲,更重要的是百姓们心动了,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纷纷来到基地参观学习。王连明向群众承诺:“我们将毫无保留地把这些技术传授给你们,让大家共同走上致富路!”为了带领全村百姓一起搞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王连明率领党员群众闯出了两种致富模式。一种是“能人带动”模式。王连明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积极协调,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00余亩,由村内致富能人出资修建了70个温室大棚,带动村民搞种植。另一种是“小额贷款”模式。王连明在征得村民同意后,进行了土地置换和流转,在村南统一规划出500亩地,专门用于修建温室大棚。通过四方奔走,王连明又从信用社为群众解决了小额贷款390万元。同时,在他的倡导下,村党支部还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凡在蔬菜基地修建大棚的农户,支部除了给予技术帮助外,还对水、电费以及初期土建费实行全免,村民只需个人出资5000元就可以建一个温室大棚。有村里的扶持政策,有党员的结对帮扶,有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全村百姓都纷纷找到支部要求建大棚。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全村465户家家都建起了温室大棚。建立合作社,为百姓提供全程服务。随着蔬菜的大规模种植,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老百姓缺乏种植技术、种植品种单一、产品缺乏竞争力、蔬菜销路不稳定等等。王连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带领百姓实现增收,王连明主持召开了村“两委”联席会,全体党员干部一致同意成立合作社。2006年,草厂村注册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种植产销合作社,吸纳了全村400余户入社。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和扶持资金,帮村民寻找蔬菜销路,为老百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种菜不仅要比个头、比数量,关键还要比质量。”这是王连明始终强调的一句话。为了提升蔬菜质量,王连明带领合作社种植能手们按照技术参数,邀请专家进行实验,并定期进行检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种出了达到“三个不超标”标准的优质蔬菜,取得了无公害蔬菜认证。为了提高百姓的种植效益,他帮几名种植能手建立了育苗室,定期聘请专家入棚进行指导,为百姓培育出优质的菜苗。为了增加种植收益,他领着村干部和种植能手先后多次到全国各地取经,并结合市场行情和村内实际,先后从山东寿光引进了荷兰黄瓜、贝贝南瓜、小型西瓜,从河南商丘引进了双孢菇、草菇,从贵州贵阳引进了竹荪等共计20余个“名、特、优、新”品种。为了把社员培养成种植能手,他在村里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由党员种植能手手把手地向社员传授经验,并应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为社员提供在线培训,聘请市农科院专家常年做技术顾问,每年累计培训社员多达2000人次。随着全村蔬菜产量的不断增加,有时候百姓眼看着种出的蔬菜就要下架了,却因当时市场价格低迟迟找不到合适的销路,不少卖不出去的菜都堆在了地里。见到此状,王连明心急如焚,还是那句话:不能让百姓吃亏!他向百姓庄重承诺:“绝不会让大家的菜烂在地里!”他带着村干部跑区里有关部门,跑各大超市,为蔬菜找销路,终于,与北京三安公司达成了销售协议:合作社利用200余栋大棚为公司种植小型西瓜、西兰花等品种,公司通过采取保护价收购和二次分配等方式,保证社员的市场“零风险”和可观的经济收益。从此,王连明充分认识了打开销售渠道的重要性。他选派了4名合作社骨干长期在新发地批发市场了解市场信息,定期组织菜商集中收购蔬菜,并与通州大运河配送中心签订了稳定的销售订单,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销路,给百姓吃了“定心丸”。2006年底,合作社投资120万元建造了一栋800平方米冷库,有效解决了蔬菜储藏问题,并为反季节蔬菜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王连明并没有满足,他说:“我们的蔬菜还要有自己的品牌!”。2007年,村里投资100余万元,建造了蔬菜加工车间,成功打造出“草厂无公害蔬菜”和“草厂食用菌”两大品牌,产品销往各地,经济收益翻了一番。改善村容村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他急群众之所急,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2006年草厂村在全镇率先完成改厕工程,全村400余户的厕所全部改为水冲式厕所。过去,百姓们把村里道路形容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王连明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于2007年先后投资100余万元硬化道路75800平米,修建花墙5000米,在主要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修建密闭化垃圾池59个,有效改善了村内道路环境。王连明还充分利用村内主街墙壁,传播政策知识,倡导乡风文明,让临街的一面面墙壁变成了既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宣传栏”。同时,他还成立了村环卫队,负责垃圾清扫和卫生监督。村内环境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标准,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草厂村的发展,王连明有他自己的设想,他说:“要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2007年,村内投资300余万元修建了一座90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一个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燃气管道25390米,建污水井193个,管道入户率100%。沼气池将粪便、菜秧、秸秆经过发酵处理,形成沼气,为村民生活提供清洁能源,节约了大量燃煤。村民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处理,达到了三级水标准,可用于浇灌,有效节约了水资源。2008年,村内投资建设的生物有机肥厂建成,有机肥厂采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利用沼气池分离出来的沼渣、沼液和少量粪便,经过发酵,生产出蔬菜专用的高效生物有机肥,有机肥除满足本村自用外,还销往市场。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构建起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流程,形成了农村生态产业链,既节约了能源、又方便了村民生活,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热门推荐